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经营管理 > 企业家精神 > 正文内容

佛教中的因果法则

Assen2个月前 (03-15)企业家精神66

只要坚持思善行善,就必然有好的结果;不断起恶念,做恶事,就必将出现恶的结果。这一因果法则在人生中显而易见,佛教中用“因缘”这个词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说的“造业”,如今虽然用于贬义,但原本的含义却完全不同。

释迦牟尼佛祖开示,先有“因”(直接原因),“因”遇“缘”(间接原因)而生“果”(结果)。后来,一位叫白隐禅师的高僧用诸多比喻解释“因缘”的含义,比如稻谷是米的因。稻谷落到田中,遇到水、土、阳光、热等诸多外缘,发芽成长,不久结成稻穗,然后诞生出“稻米”这一结果。这才是“因缘”的本义。

佛教将“因缘”解释为“在往昔生生世世轮回中我们所造之‘业’,遇到现世的诸多外缘,由此产生结果。因此,你如今的人生就是过去的‘业’与‘缘’相合后生成的结果”。佛教教义与《了凡四训》中提到的因果法则完全如出一辙。

释迦牟尼佛祖认为,‘业’为因,由人心念所生。原本空无一物的宇宙之中,最先产生的就是“心念”。在基督教中也有“太初有话”之说,如果没有思想,神也不会说话,所以思想是宇宙最早出现的事物,是万物之因。

我想把话题扯远一些,介绍一下佛教中对因果法则的诠释。

我所属的临济宗为首的禅宗中有《无门关》,是一本记录禅问答的公案集。其中第二则禅门公案是《百丈野狐》,内容如下:

有个老人经常来听禅师说法。有一次,讲法结束后,这个老人仍然没有离开。和尚上前相问,老人说自己曾经是这家寺庙的住持,接着说道:“在我担任住持时,有人问:‘开悟的高僧是否不再在佛陀所说的因果之中?’我回答:‘当然,开悟的伟人当然脱离了因果法则。’话音刚落,我就投胎变成了一只野狐。和尚,我想请问一问你,开悟的人是否不在因果之中?”

和尚回答这位老人:“开悟之人也不能逃脱因果法则,但是开悟之人能洞悉因果法则存在的原因。因此,洞悉了因果法则之人才能达至开悟的境界。”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正因为我心存傲慢,断言开悟者完全解脱而不受因果法则制约,才遭到投胎为狐的报应。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于是老人说:“我身为野狐的日子到今天结束了。在这座寺庙的后山里会有一具野狐的尸体,请您以法师之礼为那只野狐送葬超度。”说完,老人便转身离去。

和尚把云水僧召集起来,说要做一场葬礼。大家都感到诧异:“这是为谁做超度呢?明明没有人去世啊。”不过依旧按照和尚的吩咐,在后山集合。只见和尚脚边卧着一具野狐的尸体。和尚以法师之礼为野狐举行了火葬,他们诵经超度,厚葬了那只野狐。

这就是《无门关》第二则《百丈野狐》的故事。禅宗常常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禅问答。禅宗偏于理性,从不描述死后的世界,但却显而易见地表达了因果法则的思想。

接着言归正传吧。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