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经营管理 > 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出现“中国威胁论”

Assen2个月前 (03-18)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77

近来,随着中日关系日趋密切,在日本“中国威胁论”开始抬头,这让我非常担心。21世纪的中日关系,应该是在相互友好的基础之上谋求两国共存共荣。我一直认为,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

站在这个视角上,我想结合日本企业进入中国的形态,来探讨现在在日本产生“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最近,日本有很多企业为了寻求生产据点而来到中国,观察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的形态,首先可以考虑的是,将生产委托给对方的中国企业。

在委托生产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在厂房、设备等所有的基础设施方面,全面地依靠中国一方。日本一方只是负责委托生产的产品的设计、款式,以及进行若干的生产指导,其他方面就全面依靠中国一方,用这种形态来生产产品。

还有一种,就是京瓷一开始采用的方法。厂房全部向中国租借,因为生产的是特殊产品,所以生产设备全部从日本运来,无偿地借给中方。而且,实际的生产由日本的技术人员来到现场,进行生产的工序管理和指导。但是,员工都由中国一方负责安排和管理。也就是说,与全面的生产委托不同,是设备投资由日方负责的一种形态。

在委托生产以外,还有一种合资的形态。这时候,出资比例有的是日本方面占少数,中国方面占多数。也有日本方面占多数,中国方面占少数的情况。另外,还有日本独资,就是日方100%出资的形态。

刚才讲了几种形态。为了委托生产而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都想尽可能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而确保自己的利润达到最大,这是日本企业的目的。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而且担心政治形态和其他社会条件将来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此,日本企业要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多获利润。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所采取的形态就是委托生产方式,或者设立日方只占少数股份的合资企业。

在这种形态下,一方面,不管怎样,自己也就是日本一方的利益要最大化,这种意图就会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中国一方的合作企业,不管是委托生产也好,合资企业也好,也想借着与日本企业合作的机会,谋求自己一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双方必然会产生有形无形的利害冲突。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中日之间的信赖关系就会损伤,最后导致商业关系的破裂,日本企业不得不撤退。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实际上多有发生。

结果会怎样呢?不管是委托生产也好,合资企业也好,日本一方回国后,之前拿到中国进行指导的技术、生产管理的方法、品质管理的方法以及员工教育等,自己在中国所做的一切都要放弃,而这些技术,以及受过教育的员工都留在了中国一方。然后,学习了日本这些技术和方法的中国企业不久就成了日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为此,之前友好的中日关系急转直下,类似近亲憎恶,陷入十分险恶的状态。这样的事例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我也认识几位有过这种经历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他们异口同声说:“不知道中国原来是这样的国家,倒了大霉,遭到很大损失,现在撤退了。”

听他们这么讲,我感觉到,他们真实的意图是“去中国大捞一把”,结果事与愿违,所以才怀恨在心。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用合资方式,与中国方面基于友好关系一起经营生产性的企业,结果也不成功,最后也撤退了。究其原因,这种情况虽然不是为了投资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而搞委托生产或小比例投资,而是作为日本企业,为了维护日本方面的利益,日方占大股份或100%出资。这种情况,日方行为的出发点仍然是日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本来必须“入乡随俗”,日本方面却想在一切方面都取得主导权。其结果,日本企业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劳资纠纷,与中国的行政部门之间,在手续及规制等方面发生矛盾,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当日方企业是大股东的时候,企业的经营干部大多数都由日本人担任。即使是进入美国和欧洲的日本企业,而且是长期持续经营的企业,至今仍然由日本人当一把手的情况也很普遍。特别是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从一把手到各个部门的干部,几乎100%由日本人担任。

进入中国的欧美企业,就有安排当地的中国人当首席经营者的情况,但日本企业几乎没有。这种做法就会招致中方员工和干部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逐渐积累,结果,日本企业本该珍惜的中方骨干干部,或者作为合作伙伴与日方一起工作的经营班子的成员,也会觉得长期在日资企业干下去难以出人头地,于是辞职而去。

企业由日方100%出资,或者日方作为大股东进入,日方一方面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又想在中国构筑牢固的生产基地,但是,与中国当地的行政部门关系不好,或者发生劳务纠纷,或者与中国干部的信赖关系无法维持,导致中方干部辞职。这样的话,拿到中国的日本的技术、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的诀窍统统流向中国。与前面所说的情况一样,结果就是在中国制造了自己强劲的竞争对手。

进入中国,然后失败而归,这样的日本企业的经营者到处抱怨“倒了大霉”,宣传发泄对中国的怨恨。听到这种宣传的日本经营者也会开始讨厌中国。“中国威胁论”抬头,我想这也是可以举出的理由之一吧。

另外,价廉物美的产品从中国大量出口到日本,“这样下去,中国企业越来越大,输入日本的产品越来越多,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日本企业受到严重打击”。从这种日本企业的危机感中产生“中国威胁论”,也是一个事实。

还有,贸易收支的不平衡问题。根据2001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的调查,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是3.7万亿日元,而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是7万亿日元。也就是说,中国对日本大约有3万亿日元的贸易黑字,而且据说今后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样,日本的贸易收支就会出现很大的危机。在这一点上,也导致了从官方和民间来的“中国威胁论”的抬头。

“这样下去事态就严重了”,一部分人提出的意见是“因为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太低”。日本曾在1985年因为签订了广场协议,导致日元迅猛升值,结果降低了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中国也应如此,应该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来抑制中国企业的出口能力。这种意见在经济界开始出现。另外同时,中国企业之所以变强,从日本转移技术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有人提出,今后向中国输出技术要刹车。甚至有意见认为,日本政府对中国的规模很大的开发援助(ODA)以及日元贷款都应该削减。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